

Woody
- 2021年10月27日
裝扮的哲學
這個禮拜繪本屋萬聖節故事時間,歡迎所有孩子自由變裝來聽故事~ 我們也會提供不同的小道具讓孩子們挑選,因此就算來不及準備也OK! 看孩子裝扮很有趣,有時候展現出來的是家長的喜好,有時又是孩子的品味。曾聽說孩子總有幾件特別的衣服想穿,家長卻覺得平常打扮成那樣或許太花俏了,於是孩子雖然喜歡,但很少有合適的場合穿;當然也有相反的狀況,家長偏愛奇趣的裝扮,對比孩子卻特別低調。隨著年紀漸長,許多孩子逐漸開始注意起他人的眼光。然而,當萬聖節大家都名正言順地穿起奇裝異服(?),平常想穿又不好意思穿的衣服突然似乎變得也變得特別平凡。這樣想想,或許萬聖節也提供了一個讓人們做自己的好時機? 這天在店內整理新進的繪本,看著不同的繪本講述截然不同的生命故事,在某些時候突然地又連成了一線。 這本《Shoes from Grandpa》跟《MAX》乍看似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,第一個故事從女孩的爺爺送了她一雙新鞋開始,身邊的親朋好友看到,都紛紛送給她各式各樣搭配的服飾,女孩被打扮的越來越甜美,她臉上的笑容卻也越來越黯淡......最後女孩忍不住開口問:「誰能給我一件長褲?」下一頁


Febie Lin
- 2021年10月25日
萬聖節特派員
萬聖節,明明只佔了 1/365 年的時間,但光針對這個節日的繪本就佔了書櫃好幾層! 雖然在臺灣比較少人過萬聖節,但哪有孩子會不喜歡一個能夠裝扮,又有糖果餅乾拿的好日子呢? 隨意抽出瀏覽相關的繪本,大概可以歸納出萬聖節幾個關鍵字,例如:嚇人、鬼怪、巫婆、南瓜和Trick or Treat!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,繪本屋特派員,Febie老師,今天帶大家去應該能稱得上全臺北市萬聖節感十分鮮明的地方——太原路,看看今年太原路跟繪本中描繪的有哪些共同之處。順便也在萬聖節前先感受一下氣氛! 印入眼簾的就是當紅的 Squid Game 魷魚遊戲的 costume 服裝, 名片也有耶,123木頭人的面具(女娃娃~面具看起來有點恐怖,這邊就不放上來了),Squid Game 工作人員的面具,大魔頭的面具,以及綠色,紅色運動衣等等。 太原路有許多玩具,道具店。 今年這間店非常齊全,什麼都有! 以前其實比較少走到底~到這家。 地點很好找,在太原路的盡頭,商家的斜對面就是捷運地下街的出入口,滿好認的。 每年的10月、12月這裡都很熱鬧。是不是跟《Haunted Hous

Jerry
- 2021年10月24日
疫苗與繪本:用愛蓋一座村莊
第二劑的AZ疫苗照舊是在離家很近的社區診所打的,那天起了大早就出門,放著假日還在賴床的F與K老爹一個人愜意出門,等待時遇著叫我主委不認識的大樓住戶,診所的護士給我「你又來了」熟悉面孔的微笑,「家」的周邊點點滴滴盡是親切的生活日常,防疫固然要靠適時的疫苗,但人與人的善意體貼何嘗不也是支持每個人抵擋病毒的無形力量。 像早就演練幾百遍的儀式般,很快就打好疫苗離開診所,拿著蓋滿兩枚勳章的黃卡,感覺像盡了國民義務的老兵拿到退伍的榮譽證書,除了為自己添了一層保護,還有一絲為了台灣的孩子與國民捲起袖子張開臂膀保護的莫名驕傲,疫情期間雖然鼓勵「社交距離」(social distancing),但另一方面不也難得拉近了國民休戚與共認同在同一條船上的「心理距離」? 剛注射完等待觀察的幾分鐘內,在診所裡四處張望看到了這張意外跟繪本屋相關的海報,出現在沒有想到意外地點,一所很多小朋友想到打針就怕怕的診所,哈哈。 「親子共讀:啟發智能,健康和樂」,果然是醫師公會、兒童醫院聯手出擊的專業診斷,「建議家長盡早唸故事給寶寶聽」,苦口婆心提醒父母孩子需要補充精神食糧的營養品,JF


Woody
- 2021年10月20日
書架上的小木偶
JFK的故事活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? 上禮拜故事種子進行時,Febie老師講了一本《Bear Goes to Shopping》。裡頭的小熊去各種店舖買東西,走著走著,來到了一個滿滿都是繪本的地方,仔細看,架上竟然還坐著一尊小木偶! Febie問孩子們:猜猜看小熊這會兒到哪裡買東西了? 有孩子說:超市!(咦,好像也對,超市確實可能也會賣書。) 有孩子說:書店! 而我們心目中的答案當然也是「書店」,而且還不是普通的書店,是「JFK繪本屋」哦。 不信的話,看看繪本屋門口的JFK BOOKS、琳瑯滿目的繪本、植物盆栽和十年如一日坐在書架上頭的小木偶,再對照書本中的畫面,是否簡直如出一轍? Febie老師邊說故事,還邊跑到門邊將黏在櫃子頂端的小木偶使勁拔下來(若是人比較少的時段,Febie老師選擇帶著孩子直接去尋找小木偶),瞬間覺得這應該是故事活動鋪哏鋪最久的一次了!從創店之初就一直在書店裡坐鎮的小木偶,終於成為了故事時間中的一份子~(F: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間書店好像都有一尊小木偶?) 接著故事中出現《Three Bears》繪本,沒想到這次孩子們反應更


Febie Lin
- 2021年10月18日
Singable Story ~ To Market To Market
今天介紹一本 Singable Story 可以邊看邊唱的繪本 ~ To Market To Market To market, to market To buy a fat pig Home again, home again Jiggety-jig To market, to market To buy a fat hog(UK:閹豬;US:肉豬) Home again, home again Jiggety-jog 去市場,去市場 買一隻胖胖豬 到家了,到家了 真高興(邊跳著「及格舞」)(我想偏了,兒子今天剛考完期中考;是「吉格舞」,愛爾蘭的一種舞蹈,蹦蹦跳跳) 音樂參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bVVtI-u374 這本書是韓國的一間出版社的書。 雖然畫風不是個人偏愛的風格 但是內容的編排很適合初學者理解 書裡的 buy a fat pig, 轉畫成玩偶豬,我覺得很有創意:)實在很貼近兒童心理,大部分的孩子對吃沒太大興趣,玩具區一下子就喜引了他們的注意力! 玩具區還有許多其他的動物玩偶,幼齡的孩


Woody
- 2021年10月16日
9月月報
《語言是生活,放孩子自由》by Jerry JFK繪本屋起源於緊密的一家人,J代表爸爸Jerry、F是媽媽Febie、K則是孩子Kaya。Jerry常說:JFK繪本屋是他的第二個小孩。JFK繪本屋的命名方式就是如此直接明瞭。 回想繪本屋成立不久時,Kaya才剛升上小學一年級,如今轉眼成了八年級的青少年;而如果把繪本屋比喻做另一個孩子,現在也是一名小學生了。 一路走來,爸爸Jerry對於這兩個「孩子」有著一套自己的教育哲學。看著繪本屋與Kaya一天一天變化、成長,當孩子身邊的大人偶有迷惘時,爸爸Jerry決定再重新聊一聊他對教育的看法。 《雙眼對望直視妳內心的小狗》by Jerry 九月開始,繪本屋故事時間的構成些微地改變了。從選書、時長、演繹手法、編排、受眾等等,專業地由各種角度去蕪存菁嚴格審視一番之後,蛻變成了現在的型態。 許多長時間陪伴我們的家長和孩子一定都知道,一直以來繪本屋花了多少心思與時間在籌備每一場故事活動。但恰巧疫情開始之前,執行長 Jerry 問我們,除了盲目地「拼命努力」(真的很拼命啊),我們有沒有停下來想過:『到底一間珍貴、稀

Jerry
- 2021年10月15日
JFK繪本屋的初心
2014年的6月11日《自由時報》的副刊曾經刊出一則JFK繪本屋的報導,包括Febie老師的推薦繪本。我今天回頭看看過去還在大稻埕時的繪本屋,找到了那篇報導,到現在還是很謝謝那時新聞朋友在關注文化生活時還會留意到像JFK繪本屋這樣的小角落。 讓我摘錄一下內文: Febie老師說:親子共讀的時間不用多,10~30分鐘都可以,甚至也能一整天都圍繞繪本做各樣活動;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一套儀式流程,讓孩子能夠內化並且清楚明白何時要開始共讀的時光。
我這樣挑繪本:「好玩、幽默、風趣,能引起小孩共鳴而想一讀再讀的書。」因為我本身的個性就是比較開朗搞笑,所以我很注重一本繪本是不是能帶給孩子正面愉快的情緒,即使是在生活的瑣事中,也能找到許多歡笑的成分! 決定離開中研院前往實踐大學實現我一些人生未竟的願望前,我將自己親手接生撫育的繪本屋搬回老家,讓Febie與Kaya可以更放心地在書店的日常中親近家人多些彼此照護,書店的規模配合老屋被迫縮小些,但也希望可以更專注地放在繪本故事時間更溫馨親近的互動。 Febie跟可愛的員工們真心想好好開家,或許被許多人遺忘了的,「真正


Woody
- 2021年10月13日
線上故事小道具
線上故事活動開始前,為了思考如何與孩子視訊互動,拿手邊現成的材料:色紙、團扇,為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手板。一面是提醒孩子們開麥克風、另一面是提醒打開鏡頭,讓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表情及肢體動作。還被 Jerry 執行長稱讚了一句:「原來是工藝品啊!」其實幾次之後,孩子都很熟練了,麥克風根本無時無刻開個沒完,這時候反而要隨時請孩子暫時關上麥克風,輪流等待其他的孩子說話。 (在構思Moshi Moshi呈現方式的階段,根據過往經驗,我們知道其實3-6歲的孩子聽故事,更多時候聽的是老師的語氣、以及看老師的表情,而不像成人一樣高度仰賴對話語本身的含義去解構。所以我們選擇讓老師清楚地露出臉對孩子說話,提供小孩更多非語言的資訊幫助理解,這些都是進行線上時很重要的考量。反過來說,看見孩子的表情及肢體語言對我們來說也有非凡的意義。) 兩個月後,剛好有一場由老師們私下邀約的小型工作坊在繪本屋舉行。出席的幾位老師們全都來自公立幼兒園,在第一波停課不停學時,因為考慮幼兒不適合使用3C產品,公立幼兒園沒有開設線上課程。幼兒園老師們聽到我們有線上故事時間,便詢問我們覺得線上活動有

Febie Lin
- 2021年10月11日
Yummy Story: Lemons are not Red & Lemon Cake
第一次接觸 Laura Vaccaro Seeger的書是 Walter Was Worried (結合 Emotion & Weather 的一本書)。 有一些作者的書,是那種看了一本,還會想去看看他/她還有什麼其他的書~~~一試成主顧,一讀就愛上。 作者兩次榮獲Caldecott榮譽獎。 今天介紹的這本 Lemons are Not Red 是關於顏色的書。 Lemons are not red. 透過有趣的鏤空&翻頁,像魔術一樣,告訴你答案 Lemons are yellow. 那麼什麼才是紅色呢? Apples are red.
Flamingos are not gray. Flamingos are pink. Elephants are gray...... etc. 這本書很適合已熟悉顏色的孩子,一起來共讀。 今天來作一個 Lemon Cake. 去超市採買,就會發現有兩種顏色的檸檬。 台灣大部分是綠色的,國外多是黃色的。 兩種顏色的檸檬我都用過,一樣好吃。 但是綠色檸檬灑在糖霜上會比較顯色。 首先,

Jerry
- 2021年10月8日
孩子的登山經:J與K的父子對談
週末經常跟兒子一起去登山,臺北市周邊的郊山幾乎跑遍,然後百嶽也登了好幾座,我們父子倆平日喜歡抬槓,但從沒有好好坐下來聊聊登山的體會。上週因為有個節目錄影的機會(按:公視系列報導《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》),我擔心他不知道會不會一被問就發楞在那裡,就提前找個時間跟他談天,當然也好奇這個小鬼會有什麼想法。結果一聊開嚇了我一大跳,當晚我po了一則FB如下: 爬了那麼多次山,今晚第一次跟Kaya坐下來好好聊了山與登山,發覺孩子有一種非常清晰的現象學察覺力,他對自己感受經歷過什麼,有超乎我之前想像的自信掌握,透露一種哲學的清明,有些地方連我都想站起來鼓掌,孩子真不可小覷啊! Kaya 從小在繪本家庭的單純環境中成長、經常稚氣未脫說些童言童語,但繪本裡的世界無比寬闊足夠孩子與大人一起想像馳騁,我們也從來沒有把他當個「只是個小孩」就盡講些「兒語」,他有時候真的已默默像個小大人,我當天一談完就趕快把對話打字存起來,有些話實在覺得自己也不可能講得比他好,幾乎快跟他說:「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」了!底下是我們當天的父子對話: 【跟Kaya 關於登山的父子對話】 J